主题
- #衝突化解
- #生命改變
- #忍耐與體諒
- #宗教觀差異
- #真正的基督徒
撰写: 2024-06-15
撰写: 2024-06-15 22:14
一般人之間的傳統習俗與宗教觀的差異是理所當然的
即使是同一個父母所生的子女,也很少有完全相同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甚至連同卵雙胞胎,如果成長環境不同,智力和價值觀的差異也會很大(東亞科學,2022. 5. 17)。因此,一般人之間在傳統習俗、宗教等方面的價值觀差異是理所當然的。
人與人之間思想和價值觀差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含生物學上的遺傳因素,外在因素則包含家庭或社會環境、教育等。內在因素由於是遺傳現象,因此個人難以克服,但外在因素則可以透過個人的努力來縮小差異。
宗教觀的差異所產生的衝突,該如何化解?
想要與擁有不同傳統習俗或宗教觀的人維持良好的關係,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呢?
若要發展成持續穩定的朋友關係,就必須承認宗教、傳統等外在因素的差異,並且更進一步思考:從別人的宗教中可以學到什麼?以及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等等,彼此之間可以針對這些議題進行討論。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耐心。過去許多宗教人士在信仰生活中流於表面,實際上並沒有深入研究各自的真理,因此在與其他宗教人士的對話中,往往只看到外在的差異,甚至有時還會因為這些差異而產生誤解或加劇衝突,這也是事實。因此,每個人都必須充分掌握自己宗教的真理教義,並以同理心介紹給他人。也就是說,以人為本的交往應優先於宗教觀的討論。
之後,在每個人充分掌握自己宗教的真理教義並獲得領悟後再進行對話,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本質,因此即使發現彼此之間在宗教觀上有差異,也可能產生共鳴的領域。基督教的新約聖經中,使徒保羅看到哥林多教會內部的分裂現象,便勸勉他們『要同心合意,彼此相愛』(哥林多前書1章10節)。
信奉唯一神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在面對其他宗教時,都應該思考『真正的信仰是什麼?』新約聖經希伯來書中提到『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物的證據』(希伯來書11章1節)。
真正的基督徒應當具備怎樣的態度?
這需要透過生活來重生。為此,必須遵守耶穌所頒布的第一誡『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也就是說,要熟讀聖經,並按照主旨意生活。第二誡是『要愛人如己。』也就是說,將從主那裡所獲得的愛傳遞給自己的鄰舍,並付諸實踐,如此才能稱之為重生之人。唯有如此,才能擺脫外在形式或徒有其表的基督徒身份,重生為遵行真理教義的神的兒女。
我想任何宗教人士看到基督徒這樣的生命都會感到感動。歸根結底,重要的是不要停留在宗教人士的層面,而是要按照基督教的本質、真理的福音信息生活。
真正的基督徒應該牢記『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雅各書2章17節)這句話,並持續努力。
2023. 6. 4. 真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