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公佈後,英國倫敦書店展示韓江作品的景象 (權根英記者)
「要深刻地探討人性的內在與對人生的疑問,並生動地呈現出來,沒有任何藝術形式能比文學更勝任。語言雖然不完美,卻也是絕無僅有的實用工具。若想貼近活生生的人,答案依舊是文學。」這是韓江在獲得2015年黃順元文學獎的短篇小說〈一朵雪花融化的時間〉之後,接受《中央日報》訪問時所說的話。這也是現今閱讀韓江文學的理由。當然,她的文學作品涵蓋了活人和死者的聲音。(資料來源:https://v.daum.net/v/20241012060049126,《中央日報》李厚南記者,2024. 10. 12)
現今我作為醫學學徒,正利用所學的基礎及臨床知識,在專家們的指導和協助下,治療和解決人類的疾病,但在此之前,需要以人文學的角度省思一個人的生命。
然而,神的兒女們必須超越人文學的觀點,以創造人類的上帝的觀點來看待人和事物。只有這樣才能克服科學在疾病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是人類的局限性。
換句話說,就是要將那些被疾病、周遭人際關係和環境所束縛,生活脆弱的人們引領到主懷抱中,使他們找到生命的亮光。透過展現對未來的盼望,也就是永生的真正生命價值,讓一個人同時克服人類的限制,並從被束縛的生活中尋得真正的自由,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呢?
在忠實地履行這個過程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思考、反思和自我反省等,而這種人文學的生活將成為尋找真理道路的重要嚮導。
雖然一時看不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的萌芽和果實將在人們心中結出。以〈冬天過去春天來了〉的歌詞為例,雖然這首歌的歌詞毫無疑問是基於人類創作的詩歌,但如果作詞者在聖靈的引導下與作曲家共同創作,那麼歌詞中可能已經包含了關於『所盼望的實相』的主的回應。
人類即使再聰明,也無法超越自身的局限,並且無比脆弱。然而,主的兒女們卻蒙受了在『賜能力的主』裡面成就一切的特權與使命,因此能夠過著在周遭產生良善影響力的人生。這多麼寶貴的價值啊!
2024. 10. 12 參吉
附件
1. 年輕時,無論是學校生活、工作,還是有家庭的,都忙於家庭生活,很難靜下心來讀一本書。
人文學的努力能豐富人生,這是眾所皆知的,但要付諸實踐卻相當困難。
即使有片刻的休息時間,也很難靜下心來閱讀短文。因為人總是有『多睡一會兒、多休息一會兒、多享受舒適生活』的傾向。
但反之,如果為了自己和下一代,養成一點一滴投入閱讀的習慣,反而會比較容易。沒有其他訣竅。
閱讀推薦的文章後,用自己的文字整理,並與周遭的朋友分享。如果可能的話,透過寫作的人直接提問也是分享的好方法。重點不在於知不知道,而在於想要知道的這份心意,這需要一點勇氣。
聖經上說『祈求、尋找、叩門』。養成這樣的習慣,自然而然就會培養出晝夜默想神的話語的習慣。不僅能得到神所賜的福分,還能與人們相處融洽,透過建立在人文學基礎上的對話過著豐富的人生,在此過程中分享真理的言語,豈不美哉?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