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我參加了哥哥成為長兄的人的葬禮彌撒。負責彌撒的年輕神父,是否與故人很親密,介紹了故人與子女間的信仰問題存在困難。
看到在如此私人的家族間的個人史,在公開場合說出來,著實嚇了一跳。
我想,負責的神父可能認為公開也無妨,並且也能帶來教訓,因此在公開的葬禮彌撒時間裡介紹了。
父母與子女之間,是最親近且相愛的關係,但尤其在父親與兒子之間,無論哪個家庭,都有與信仰無關,溝通不順暢的傾向。
然而,偶爾也能看到牧會者子女與所謂虔誠的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因信仰而產生的矛盾。這是為什麼呢?
過去,大韓民國的所有天主教、基督教教會,都將教會生活和信仰生活,集中在人們眼中的聖殿,也就是建築物、禮儀和服務上,這或許是最大的衝突因素之一。
舊約聖經中,耶和華上帝說過,順從比燔祭更好。(撒母耳記上 15 章 22 節)
撒母耳記上 15 章
22. 撒母耳說:「難道耶和華喜悅燔祭和祭品,甚於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嗎?聽從勝過獻祭,順服勝過公羊的脂油。(和合本)
這意味著,比祭祀或宗教儀式本身,更重要的是順從上帝的話語的生活。
但大多數父母一代,熱心於信仰生活本身,更傾向於關注聖殿建築,也就是禮儀或慣例,而不是專注於聖經話語,理解其含義,並按照其含義去實踐。
因此,他們往往忽略了向自己的子女傳授生命與光明的真理,透過自己的生活體驗主,或者證明這一點。並且,他們幾乎強迫自己的孩子去教堂或教會參加彌撒或禮拜,這可能是所謂虔誠信仰家庭的一面。
新約聖經(約翰福音 2 章 19-22 節)中,耶穌說要拆毀這座聖殿,三日後,要再建立。
約翰福音 2 章
19. 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建立起來。」
21. 但耶穌這話是指著他的身體那殿說的。
22. 所以,到他從死裡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就想起他曾說過這話,便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和合本)
耶穌在十字架上受死後復活,藉此表明自己成為上帝與人相遇的真正聖殿。
真正的聖殿是建立在耶穌所說的生命與真理話語的基礎上的,如果是追隨耶穌的人,心中就應當建立這樣的聖殿。
耶穌曾對門徒說,自己死後,會差遣真理的靈——聖靈。上帝存在於聖經話語之中,同時也以人眼看不見的靈的形式存在。
這個聖靈必須存在於我們心中,人才能重生,才能恢復所謂上帝的屬性——聖潔,也就是與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區分開來。
這樣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無論遇到多麼困難的苦難,都能克服並懷抱對未來的盼望。這意味著超越生老病死,不留下虛無的生活。
有句諺語說:「三歲看老」。意思是說,童年時養成的習慣或行為,到老時也很難改變。這句話也意味著,無論如何努力地以行動來進行信仰生活,但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性格或貪慾等壞的方面,即使努力也很難改正。
最終,比起外在的信仰生活,在內心透過上帝的話語,習得認識上帝的知識後,達到理解上帝的心意的程度時,上帝或主裡的聖靈開始進入人的心中,從而改變那個人並使他重生。
父母在家中養育子女,展現這樣的信仰生活,子女也會效仿父母,這樣的信仰將成為子孫真正的遺產。
2025. 10. 15 參 길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