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大韓民國一直陷入保守、進步陣營的意識形態邏輯中,並因「建國節」、「國父,李承晚」等真偽問題而引發社會爭論和矛盾。
現在,一個標榜保守中道的新的政府成立了。在光復會(會長李鍾贊)也準備迎接光復80週年的有意義的活動之際,各界人士也應該了解客觀的現代史。
恰逢YTN Science通過「Sun Kim」講師製作了關於此內容的節目,內容的構成方式也比較容易讓普通人理解。
大韓帝國(大韓帝國,1897年10月12日至1910年8月29日存在的皇帝國)和大韓民國(大韓民國,1948年8月15日,作為自由民主主義國家建立政府)的詞源或由來中包含的故事,對於在學校學習過國史的人來說可能會感到陌生,但卻是必須了解的內容。
埋葬在首爾楊花津外國人宣教師墓園(墓園,麻浦區楊花津街46號,安葬人數為15個國家的417人)的歐內斯特·托馬斯·貝瑟爾(Ernest Thomas Bethell,1872年~1909年,37歲逝世,英國記者,創辦大韓每日申報,對日本侵略進行批判性報導),
霍默·貝扎利爾·赫爾伯特(Homer Bezaleel Hulbert,1863~1949年,美國的監理會傳教士,將韓民族的歷史進行總體性和系統性描述,並向國際社會宣傳的最初人物)在高宗的特命下,幫助了李準烈士等人參加海牙萬國和平會議(1907年,Hague Conventions)。
他們是在韓國現代史中幫助過我們的人,因此似乎應該記住。
在迎接光復節80週年之際,大韓民國似乎應該再次向世界各國展現善的影響力。此外,我們都希望能夠對大韓民國的現代史擁有見識,並對文化產生興趣。
2025年8月14日,參吉(於西雅圖)
评论0